入圍“全國最美農村路”微博評選五十強的的武穴市仙人壩環湖公路猶如五彩綢帶般環繞在青山綠水之間,武穴市以路為媒,大力探索美麗公路+鎮村+旅游+產業+文化的發展新路徑,不斷美顏仙人壩省級濕地公園旖旎風光,筑起湖區2.3萬百姓小康夢,奏響沿線6個美麗鄉村振興變奏曲。
仙人壩省級濕地公園環湖公路起于余川鎮龜山村與S332柳界公路交界處,全長24.8 公里,路面寬8.5米,雙向車道。境內有廣濟十景之一的“龍湫夜雨”,武穴中部制高點廉貞寨、泰國王子卓錫的唐朝古剎大藏寺、王家墩古文化遺址、農業學大寨時石砌的楊二嶺村禮堂等風景名勝,湖中小島星棋羅布,群峰疊翠,湖光山色,風景秀美。環湖公路一線串珠,連接2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1個紅色文化村,串起了沿湖12個風光秀美的旅游景點。
近年來,武穴市交通運輸局大力擦亮仙人壩環湖公路靚麗名片,動員沿線鎮處和村組開展綠化美化行動。現正在對全線路肩撒草籽和補樹,打造各具特色的驛站、小景點,建設交通公廁,全面落實“路長制”。青山碧水之間一條“黑路面、綠護欄、白標線、紅路肩、藍標語、黃防撞墩”的多彩公路即將呈現。
家住仙人壩環湖公路東部龜山村六組的86歲村民吳有生,扛著鋤頭精神矍鑠,走在桃花紅、梨花白、油菜花粉黃的環湖路上,親歷了環湖公路蝶變的他,連連點贊“四好農村公路”幫沿湖2萬多湖民過上好日子。過去,龜山村六組外出只有一條不到1米寬的“野巴狗路”,雨天泥拉腳,晴天路不平,社員“雙搶”天不亮就出工,馬不停蹄地摞稻、挑稻、脫粒、曬谷、裝筐,坐船到糧站交公糧。現在,環湖公路刷黑了,沿路栽有銀杏、茶梅、桃花,碧樹花香,平直舒美,象他這樣的老人不禁感慨生活越來越有滋味。
仙人壩環湖公路最頂端的干仕村,1927年1月在鄂東組建干仕黨支部, 2012年4月,該村建設全省首家村級革命歷史陳列室。環湖公路開通后,該村借路出海,打造紅色文化旅游村,投資60萬元在環湖公路旁修建長600米、寬2.5米的紅色革命文化長廊和游步道,栽種荷花、桂花、四季海棠、紅葉石楠,為紅色文化添綠造景,如今來村觀光紅色文化的游客紛至踏來。
5.7公里的仙人壩環湖公路從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砌石村穿境而過,該村因路興業,成功引進過億元旅游項目——仙人湖休閑度假區落戶,走上旅游觀光產業發展之路。旅游路不僅方便了庫區群眾出行,改變了村容村貌,而且吸引能人回鄉創業,建成了赤馬山家庭農場生態園、趙谷里水庫花果基地,一個“春賞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觀雪”四季有花、四季摘果的“湖韻村”脫穎而出。
建于1972年的楊二嶺村部,由花崗石壘成,恢宏壯麗,凝集了庫區人民的勤勞智慧,成為仙人湖省級濕地公園境內一顆人文明珠。該村大力發展山林經濟,引導村民種植生態有機蔬菜、山藥、紅柚、油茶,農特產品通過環湖公路源源不斷運出,村人均收入達1.76萬元。能人回鄉代表董茂華,承包楊二嶺村觀音寨280畝荒山,栽種福建管溪紅心蜜柚,去年實現銷售收入8.3萬元。
楊二嶺村支書吳正鑫信心滿滿表示,該村將依托仙人壩環湖公路,復活特有的傳統石韻村落特質,融入山水田園、農耕文化、石牌人文、鄉戲民調多重元素,在仙人壩湖區打造一座特色旅游度假名村。
來源:武穴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