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大別山下紅安縣覓兒寺鎮,一個個皮薄個兒大的紅薯,正在全自動流水線上噴淋“洗澡”。
一個戴著眼鏡的青年在車間來回踱步,一邊緊盯著產線,一邊接聽催貨電話,黝黑的臉龐掩不住幾分書卷氣。“年前一到兩個月是銷售旺季,每天生產12小時也僅能產出9噸紅薯生全粉”,他有些著急。
他叫周虎,1988年出生,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是個典型的“華科男”:相貌靦腆,話不多。華科計算機系曾走出PPTV創始人姚欣、海康威視總經理胡揚忠等多名創業家。創新與突破,歷來是“華科男”的重要基因。
不過,眼前這個“華科男”的創新賽道,與他的師兄們相比顯得有些冷門——紅苕。
“苕”,在湖北方言中,是對紅薯的俗稱。紅安縣位于北緯31°黃金種植帶上,產出的紅薯皮薄肉紅品質好。革命年代,紅薯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口糧,被老區人民稱作“紅安苕”。
2016年,周虎隨父親從家鄉武漢梁子湖來到紅安,種紅安苕,挖新商機。
小鎮創業8年,周虎帶領團隊攻克紅安苕的保鮮儲存難題,并實現從賣鮮薯到研發紅薯生全粉、主食化應用的跨越。他更大的夢想,是讓這口“紅軍糧”漂洋過海,從大別山走向世界。
300噸爛紅薯帶來的觸動
周虎在地里與薯農溝通紅安苕訂單種植情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堅 攝)
周虎大學還未畢業時,曾在百度實習。他原以為這輩子會當個“碼農”。
但他有一個愛折騰的父親。早在2000年前后,他的父親周德順就是全省有名的“鮮魚大王”和“螃蟹大王”。
2012年,周德順告訴周虎,打算在紅安盤下6000畝地種苕。“一斤紅苕,賣幾毛錢,種苕有什么前途?”周虎對父親的“頭腦發熱”十分不解。
父親這個創業“老江湖”看到的則是另一番商機:紅安幾乎家家戶戶種苕,卻大多散兵游勇,沒有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紅安苕是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卻缺乏叫得響的市場品牌。他希望復制自己過去在鮮魚和螃蟹上成功的銷售模式,讓紅安苕一炮而紅。
父親一席話,給周虎上了重要的創業一課:農產品的出路是上規模、立標準創品牌。
但他也眼睜睜看著“父親栽了個大跟頭”——通過土地流轉,種植規模上去了,但因缺乏種植經驗,基地的紅薯產量低不說,個頭長得也難看。
更令人頭疼的是,紅薯是個“活體”,對濕度、溫度、氧氣和二氧化碳極其敏感,遇水會爛,受凍會爛,缺氧也會爛,儲存成了棘手難題。
2016年收獲季,周虎第一次走進紅安的種苕基地,發現倉庫里紅薯碼得整整齊齊,卻彌漫著陣陣霉味。這些紅薯,有些是剛挖回來沒幾天的,有些是從超市退回來的。那一年,光是爛掉和沒賣出去的紅安苕,就有300多噸。
“種了4年,虧了4年,可我父親就是不死心。”周虎說,這股不服輸的創業韌勁,讓他深受觸動。“認準的事,再難也要堅持。”他決定,在小鎮留下來,與父親一起經營紅薯。
兩次海外“取經”遭拒
薯糧科技的紅薯生全粉生產線。(采訪對象供圖)
周虎需要解決的第一只“攔路虎”,是紅薯的儲存問題。
在湖北,紅薯的收獲期從9月持續到12月,傳統方式是地窖貯存。但成百上千噸紅薯堆進地窖,環境難以精準控制,堆積三五天便會壞掉。
一位專家給他們指路:果蔬儲藏技術最先進的是美國,那里的紅薯可以存放兩三個月。
周虎扭頭飛往美國。在佛羅里達州一家大型倉儲工廠,大批紅薯源源不斷過“水”后,通過傳送帶堆積成座座小山。
“紅薯最怕水,過水不是爛得更快嗎?紅薯還怕壓,這般堆壓怎么通風?”他正欲上前問個究竟,卻被對方趕了出來。
周虎琢磨,這不是一般的“水”。事后托一位教授打聽,此“水”為一種特殊保鮮劑,該技術能在果蔬表面形成會呼吸的透氣膜,不光可以給紅薯保溫保濕,還能用于水果保鮮。但無論如何溝通,美國企業都拒絕轉讓這一技術。
“買不到技術,就自己干!”周虎帶領團隊模仿美國的倉庫形態,設計紅薯儲藏庫。一次次試驗,一點點進步,經過兩年努力,一個模擬紅薯“育嬰箱”的全自動儲藏工廠,在覓兒寺鎮誕生。
2018年11月,首批200噸紅薯入庫,存放6個月,損耗率不超過5%。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馬代夫評價:“這項創新,把地窖式貯藏創新工廠化,將中國紅薯產業貯藏帶上了一個新臺階。”
儲存難題雖然破解了,卻因供過于求、鮮薯附加值低,賣不出去。想讓山里的農產品走得更遠,必須發展精深加工。
中國紅薯種植產量世界第一,加工技術卻相對落后。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木泰華教授告訴他,世界紅薯加工技術領先的是日本,已攻克紅薯生全粉技術。
2018年,周虎“東渡”日本取經。鹿兒島是日本最大的紅薯產業集散地,利用紅薯生全粉制作的各種紅薯面包、蛋糕產品達1000多種。當他找到日本的紅薯生全粉企業,提出希望購買設備或技術時,又一次遭到拒絕。
此時,周虎“工科男”的倔勁來了,他請來湖北省農科院梅新等7位博士組成研發團隊,歷經無數次失敗,終于在國內率先攻克紅薯生全粉生產工藝。
2021年,這項紅薯生全粉加工關鍵技術及主食化應用,被湖北省科技廳評定為:“該項目科技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紅安苕“72變”闖歐洲
薯糧科技的紅薯生全粉衍生產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吳堅 攝)
手握兩項行業“殺手锏”,周虎有了底氣大干一場。
2022年,周虎領銜成立湖北薯糧科技集團,推進紅薯產業化。
公司展架上,從中式米面到西式烘焙,從小吃零食到寵物食品,70多種紅安苕生全粉衍生產品琳瑯滿目。
“生全粉并不是簡單把紅薯曬干磨粉,其低溫烘干工藝對糊化度等技術指標有極高要求。”他拿起幾個玻璃試驗瓶介紹,白色、紫色等不同顏色的粉末,來自不同紅薯品種。
眼前這位“華科男”一說起“72變”后的紅安苕新產品,如數家珍,眉飛色舞。
周虎說,公司研發及生產投入已超過5000萬元,申請了3項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
眼下,薯糧科技集團在紅安訂單種植面積達5000畝,年收購鮮薯1萬噸,帶動周邊72戶200多名農民增收。
今年前10個月,薯糧科技集團紅薯生全粉銷售430多噸。旗下湖北根聚地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谷薯雜糧營養米、紫薯米、紫薯粗糧面條、紫薯粉絲等4個產品,4月通過中歐聯合檢驗認證,有望明年上半年出口歐盟市場。
“父親的成功,得益于抓住了20年前武漢大型連鎖超市崛起的機會,而我屬于互聯網浪潮下的一代,思維理念有所不同。”他說,任何時代,創業過程都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每一代創業者都要抓住消費的需求和痛點,站在潮頭才能跑贏浪潮。”
來源:長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