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
1年內能使10至15人感染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與艾滋病防治所結核病防治科主任陳靜主任醫師介紹,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慢性傳染病。人體許多器官和系統均可患結核病,如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骨結核、腸結核、皮膚結核等,其中以肺結核最為常見,約占85%。人們熟悉的肺結核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通常來說,1個噴嚏可包含數萬個飛沫,肺結核病人在咳嗽、打噴嚏、高聲喧嘩時,將帶有結核分枝桿菌的飛沫噴出體外,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研究數據表明,1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1年內能使10至15人感染結核分枝桿菌。與肺結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學習的人都是肺結核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有可能感染結核菌,應及時到醫院去檢查排除。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塵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發病的人群,應每年定期進行結核病檢查。一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就有可能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若不及時、不規范地治療,可能會導致復發或產生耐藥,治療難度增加,傳染期延長,危害家庭和社會。因此,一旦出現咳嗽、咳痰、痰中帶血、低熱、盜汗、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癥狀,尤其是咳嗽、咳痰超過2周或伴有咯血者,應盡快就醫,以在早期發現活動性肺結核病。人類普遍對結核分枝桿菌易感,我國約有1/5人口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不過,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是否發病取決結核分枝桿菌的毒力、數量,以及人體抵抗力。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助理李濤主任醫師介紹,結核分枝桿菌的易感和高發人群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與活動性肺結核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另一類是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如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血透病人、矽肺病人、糖尿病患者、酗酒者、營養不良低體重人群等。李濤介紹,老年人在肺結核的發病和治療上存在兩個特點。從統計數據來看,一般人群從發病到開始接受治療平均需要約2個月,而老年人需要3個月,這主要是由于肺結核的癥狀對老年人來說不典型。
在肺結核的諸多癥狀中,疲勞、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情況在老年人中經常發生,可能不會引起他們的重視。同時,很多老年人的肺部存在一些基礎疾病,尤其是老年男性可能還患有慢阻肺,其癥狀與肺結核容易混淆。老年肺結核患者在治療上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的問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這些疾病所用藥物可能會與結核病治療藥物產生沖突。對于臨床醫生來說,要更加精準地把握好老年肺結核患者的用藥劑量,在達到治療效果的同時,還要減少由此產生的不良反應。化學藥物是治療肺結核最基本的方法。臨床實踐證明,目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對治療普通肺結核非常有效。李濤強調,結核病的治療必須遵循“早期、規律、全程、聯合、適量”原則,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治療過程中,患者要在結核病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只有規律用藥才能有效殺滅結核分枝桿菌。若治療不規律或間斷用藥,易造成耐藥,治愈率將大幅降低。普通肺結核的規范治療療程一般為6個月,只要按醫生的要求堅持服藥治療,90%以上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李濤提醒,“在服用抗結核藥物1個月后,臨床癥狀得到緩解甚至消失,有些患者就會自行停藥。事實上,雖然1個月的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少體內的病菌數量,但停藥可能會使疾病以更嚴重的形式復發,并增加耐藥的風險。因此,只有堅持用藥,治療滿療程才能充分殺滅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實現結核病治愈,并減少復發和耐藥風險。”陳靜介紹,不是所有人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后都會發病,被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者一生發生結核病的概率約為10%,是否發病取決于結核分枝桿菌的毒力、數量,以及人體抵抗力。因此接種疫苗,并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個人衛生習慣,對預防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和發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預防結核病,首先要做的就是疫苗接種。我國對新生兒免費接種卡介苗,它雖不能完全避免被感染,但能有效預防兒童重癥結核病的發生。”陳靜建議,“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做到均衡飲食、勞逸結合,并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愉悅的心情。同時,包括居室、辦公室在內的室內場所要經常開窗、通風,尤其是人員密集場所。在進入醫院、結核科門診等較高危險場所時,要戴好醫用防護口罩。此外,建議老年人積極參加年度健康體檢,接受胸片/CT檢查。”專家最后強調,市民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咳嗽和打噴嚏時要注意遮擋,避免面對他人。在咳嗽和打噴嚏時,最好用紙巾捂住口鼻,然后將紙巾扔進垃圾桶。若沒帶紙巾,可以對著胳膊肘打噴嚏。如果是用手捂住口鼻,一定要及時洗手,避免對門把手、電話等其他物品造成二次污染。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結核病一旦發病,90%的病灶會集中在肺部,產生發熱咳嗽甚至是咯血的情況,整個肺部將會被嚴重破壞。而且結核病菌也會散布在其他臟器,引起嚴重的并發癥,這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導致結核病發作的元兇是什么?結核分枝桿菌像香腸一樣,它看起來人畜無害,實則暗藏殺機。一到四微米的長度使得它可以飄浮在空氣中,通過空氣媒介進行傳播。當它進入我們的身體后,強大的巨噬細胞將會發起首次進攻,但卻無法將其根除,于是結核分支桿菌便進入了潛伏期。這個潛伏期的長短因人而異,抵抗力弱的人,巨噬細胞的進攻可能都會顯得軟弱無力。據說99%的中國人胳膊上都有一塊疤,它有名有姓——“卡疤”,這是專門針對結核病的一種疫苗,卡介苗留下的疤痕。事實上,絕大部分人對于自己是否注射過卡介苗并不知情。因為在你出生的第一天就會完成注射。那注射了卡介苗就萬事大吉嗎?答案是否定的。張文宏醫生解釋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卡介苗的保護作用會逐漸減弱。雖然不能萬事大吉,但卡介苗降低了結核病的發病率,并且使重癥的概率大幅降低,卡介苗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是瘦人更容易得結核病,還是結核病容易讓人消瘦?首先要明白的是,瘦,并非單指人體的形態,而是指營養狀態。張文宏醫生介紹印度的一項研究表明:給結核病高危人群補充營養后,發病率可以下降36%。因此,增強免疫力是關鍵,通過保證充足的營養來維持健康是最佳選擇。正如張文宏醫生所說:瘦可以,瘦弱不行。耐多藥結核是目前結核病治療中的一大挑戰。而它也讓許多結核病患者飽受疾病纏身的困擾。張文宏說:“控制結核病,是一個多方助力的工程,在健康中國的今天,要共同消除結核病的流行。”
來源丨長江云新聞綜合中國新聞網 上觀新聞 新民晚報